2000年1月15日午夜,香港油蔴地小輪船有限公司結束76年的載客渡輪服務,由香港新世界發展成立的新世界第一渡輪服務有限公司接辦旗下8條持牌渡輪航線。
這是新世界集團繼1998年接辦中巴88條路線後,再擴展交通服務版圖。
背景[]
油蔴地小輪自1933年起,逐漸發展為香港最大型專營渡輪服務營辦商。自九十年代起,油蔴地小輪載客人數不斷下降,不少航線出現虧蝕,甚至縮減班次;船隊的船齡偏高,不少更超過20年,從而增加營運成本;必須依靠非渡輪業務收入來補貼,以維持渡輪服務運作。
面對以上種種經營困難情況,前行政局在1995年批准以私人協約方式,把中環填海區四個碼頭上上蓋物業發展權批給該公司。物業發展所得的利潤會用來改善服務、把船費加幅維持在通脹水平,以及彌補該公司累積虧損。碼頭發展計劃的重點,是油蔴地小輪須申請直至2010年的新專營權,使小輪乘客得以在目前專營權於1999年3月期滿後,仍可從該公司物業發展利潤中受惠。
縱然如此,油蔴地小輪於1998年8月14日以中環碼頭上蓋發展補地價問題為由,拒絕接納政府所提出的條款。政府決定將油蔴地小輪16條離島、新市鎮及港內航線分拆不同組合,以牌照方式公開競投,從而改善渡輪服務水平。油蔴地小輪藉提供具質素服務的經驗,分別於同年11月3日及12月15日,獲發牌照營辦離島航線第1、2組及港內線D組的渡輪服務,牌照由1999年4月1日起生效,航班時間表和船種亦有所改變。
專營權結束以後[]
1999年4月1日起轉型為持牌渡輪營辦商後,油蔴地小輪實行一系列服務提升措施,以滿足乘客需求。然而,不少離島居民,尤其是坪洲居民依舊不滿渡輪服務水平,與船公司爆發衝突之餘,該公司更發生多次嚴重服務失誤:
- 1999年8月15日:當晚有乘客未能上船引致班次延遲開出,船隻抵達坪洲後船上乘客以要求油蔴地小輪道歉和退還船費為理由拒絕下船,並佔領中環至坪洲航線的渡輪,導致停航16小時,期間港九電船拖船商會派出多艘客輪來往坪洲至中環。[1][2]
- 1999年8月22日:颱風「森姆」襲港,船公司原先宣布在13:30停航,但天氣十分惡劣而於12:30提早停航,惟在12:45才宣布所有渡輪服務停航,導致大批往坪洲及長洲的乘客滯留碼頭,其中往長洲的乘客更衝上渡輪,堅持立即開船前往長洲,一度不肯落船。[3][4]
坊間於1999年4月23日要求政府引入第二間渡輪營辦商,以取代油蔴地小輪服務的不足,特別是繁忙時間[5];然而時任運輸署副署長陳阮德徽稱,不論渡輪營辦商是否如報章指對經營感到意興闌珊,卻不可以單方面終止渡輪牌照合約。[6]
大嶼山居民協會其後稱若油蔴地小輪仍懶散,就籲該公司退出營辦渡輪服務。[7]
過程[]
油麻地小輪轉讓渡輪牌照的導火線,是部分離島居民不滿油麻地小輪服務質素,要求政府更換渡輪營辦商甚至取消牌照;及後油蔴地小輪意興闌珊,並且轉讓渡輪牌照。
三方談判破裂,要求終止營運牌照[]
坪洲居民佔領事件經過運輸署及離島區議會調停後,坪洲居民、運輸署及油麻地小輪三方代表進行會議;其中一項是要求政府若表現仍欠佳就終止油麻地小輪的經營權合約。[8]但會談2小時後,坪洲居民代表宣布談判破裂,指渡輪公司「毫無誠意」、「廢話連篇」[9];同時船公司拒絕澄清居民「挾持」渡輪的字眼,在會議上又採用拖字訣,根本沒有誠意讓步。有居民批抨船公司寧願停航罷駛,亦不肯向他們賠償和道歉,而運輸署監管油麻地小輪亦有不力,當局應終止坪洲航線經營權。而居民亦開會研究進一步行動。[10][11]
隨後離島臨時區議會主席林偉強表示,坪洲居民多次表達不滿,惟船公司一直尚未正面回應,同時在會議上不肯向抗的乘客不肯道歉,亦不肯就渡輪服務改善作出承諾,因此雙方的談判就此破裂[12];而坪洲居民對油麻地小輪感到絕望[13]、失望[12]以及認為無意改善服務[14],因此離島區議會、坪洲鄉事委員會及地區人士通過議案,假如油蔴地小輪達不服務承諾和未能改善服務,就建議向離島區議會提出終止坪洲航線[15],及要求政府取消油蔴地小輪的牌照經營權;同時亦會在會議上討論上述事件,屆時不排除通過譴責船公司停航的決定和要求政府終止油蔴地小輪經營的坪洲航線經營權,不希望渡輪服務因此而影響。[16][17]
其後,離島區議會及坪洲渡輪關注組強烈要求政府取消油蔴地小輪經營牌照,重新招標渡輪服務,作為渡輪公司一直未能提供有效渡輪服務的懲罰[18][19];而油蔴地小輪稱若有公司願意接辦坪洲線,不介意提早放棄三年的牌照經營權。惟詢問過其他船公司,沒有一間有意接此航線。[20]
而運輸署表示要先研究發牌準則,並根據渡輪服務條例,渡輪營辦商有責任提供「有效率和正確」的渡輪服務[21];而當局可在特殊情況下取消牌照合約,惟油蔴地小輪不能單方面終止合約。[22]隨後在9月3日會議上,坪洲居民收集到一批市民聯署支持,向運輸署遞交請願信,要求終止油蔴地小輪營運牌照。[23]
其後有議員促請政府介入解决事件。其中時任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劉江華表示要求油麻地小輪改善服務,並稱關鍵問題在於相對過往的服務班次和船種是差一點兒,雖然油麻地小輪聲稱根據標書經營,惟劉氏稱最重要的是回應居民意願。並希望油麻地小輪夠增加班次及調配大型渡輪在繁忙時段接載居民[24];而該會成員陳鑑林則稱坪洲居民佔領渡輪事件,雙方都有責任並應該坐下來談判。事件發生的原因是雙方之間缺乏互信,並建議油麻地小輪加强與居民上溝通以徹底解决間題,若達不到共識,政府應該介入甚至終止合約,然而陳氏强調油麻地小輪的載客量能力已高,若改由其他渡輪營辦商經營,未必一定有好處。[17][25]
其後有坪洲居民的生日願望是替換渡輪營辦商,包括:
- 「更換渡輪營辦商,明年(2000年)不用再乘油蔴地小輪」[26]
- 「希望成立一家新渡輪營辦商」[27]及
- 「更換渡輪營辦商經營中環至坪洲航線,或多間一渡輪公司選擇及增加競爭,從而改善服務,咁就非常好啦!」。[28][29]
運輸署加強監管[]
在事件發生後,離島臨時區議會促請運輸署就油蔴地小輪服務質素作出評估;更要求油蔴地小輪立即增加繁忙時間渡輪航班,以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15]此外,坪洲居民向運輸署及油蔴地小輪提出三項要求,包括:[12][8]
- 運輸署就油蔴地小輪經營的坪洲航線服務作獨立評估。
- 油蔴地小輪短期內作出改善服務,例如增加載客量較大的大型渡輪班期和乘客節節上升時加班航行。
- 政府可以在渡輪營辦商表現每況愈下時,終止油蔴地小輪經營權的合約。
而隨後油蔴地小輪對坪洲居民作出二萬分道歉,並表示會跟進有關航線的服務[14];其後署方收到市民的反應,指部分普通渡輪的時間表欠缺周全,需要作出適當跟進。因此而當局隨後區議會與進行諮詢,以便作出服務改善。[30]同時會進行檢討,包括油蔴地小輪的整體服務表現和居民的改善意見[11];此外,時任離島臨時區議會兼坪洲鄉事委員會主席林偉强表示已要求香港小輪提交服務的評估報告,而運輸署亦於一個月內提交。[17]
時任立法會議員梁耀忠表示,批評運輸署未能在及早的進行調停,是可以避免島上與港島的唯一交通連接中斷。他們應該更早地與乘客交談,以表達他們的不滿,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改善服務,終止經營是唯一的選擇。梁氏續稱運輸署官員不應只關注應急安排。[31]
運輸署助理署長李胡韋珞表示,已要求油蔴地小輪公司一星期內提交報告(包括停航原因[12]),然後考慮下一步跟進行動,承諾會徹查事件,並會跟進坪洲居民的要求[14]。若證實渡輪公司服務不佳,運輸署署長有權終止其經營牌照,而毋須作出賠償。[18]而對於居民終止油蔴地小輪的服務,署理署長陳阮德徽表示要調查該公司有否違反條例、當局查看相關法例和牌照後,才作決定下一步行動。[32][12]並會研究對佔據渡輪的乘客行為是否違反渡輪服務條例,同時強調是個別事件,不希望因此而影響油蔴地小輪與乘客的關係[30];陳氏更表明於一個月後就油蔴地小輪服務及來往中環至坪洲航線經營權作全面檢討[16],亦會就報告的內容向居民交代以及跟進會議中居民所提出的意見[14],預計9月底或10月向離島臨時區議員、坪洲鄉事委員會及關注團體匯報調查進展[23];同時檢討有關法例準則,確保渡輪公司提供有效及正確的渡輪服務。[19]
運輸署其後擬於港內及港外線在渡輪牌照接近屆滿前的兩年半進行問卷調查,以便掌握各離島居民對渡輪的表現和訴求,作為發牌或終止牌照的參考理據[33];然而據報因應坪洲渡輪於8月17日凌晨被迫停航,當時離島居民對香港小輪持敵視的態度,遂將抽樣調查提早進行。[34]署方亦會派員在坪洲以至離島居民[35][33][36]訪問住戶,包括乘客是否滿意既有的渡輪服務、有哪一些服務需要改善、是否滿意既有的渡輪營辦商、對普通/高速渡輪的分配、比例以及使用船種下願意所付出的船費水平。[34][37]市民亦應在票價和服務之間作出取捨。[36]當局亦從收集得來的問卷中,衡量乘客是否滿意願意付出較昂貴的船費[37];鑑於離島居民對香港小輪的不滿情緒惡化,考慮到他們敵視程度減少後諮詢他們傾向支持繼續香港小輪經營抑或是交由下一間渡輪營辦商經營,當局預期答案會一面倒,惟是次問卷會在沒有任諾下進行。[34]
運輸署當時稱民意調查的結果成為決定換撤香港小輪的經營權的考慮因素之一,同時也包括運輸署曾接獲的投訢數字、是否符合牌照要求、實地研究情況和渡輪營辦商曾作的改善服務[38][39];至於實地視察方面,調查包括航班、座位、乘客量及船上設備是否符合牌照要求,與民意調查一樣以作為日後再發牌或終止牌照的參考理據。[35][40]
其後運輸署表示明白坪洲居民之行動是當局能消滅油蔴地小輪。[37]然而當局就處於困境局面,因為在渡輪服務條例下,若渡輪營辦商觸犯法例才只能終止渡輪牌照或約滿不續,惟沒有中間落墨的懲罰機制[34],當局亦明白居民佔領渡輪事件,目的是迫署方要終止油蔴地小輪之牌照;惟需要考慮的是面對服務供求雙方的緊張關係,若貿然終止渡輪服務就是否能夠有充裕船隊的渡輪營辦商接手,雖然有渡輪營辦商經營都既以難保證有長期運作和足夠的船隻接管有關服務,同時香港小輪是眾多渡輪公司之中最多大型的集團,擔心其他市埸缺乏能力接辦渡輪服務。[34][37]而且渡輪與巴士的性質不同,再加上渡輪牌照年期較短,故無法加入罰款制度。[34]
據報油蔴地小輪企業傳訊部經理梁翠英稱於一星期後提交坪洲航線停航的報告;運輸局(運輸及房屋局前身)其後收到調查報告,派員在船公司及渡輪碼頭進行實地視察[41],隨後運輸署署長霍文表示亦收到調查報告,他強調與有關方面商討改善方法,並與天文台研究解决問題;同時會詳細研究有關報告,預計9月底公布最後報告和具體建議。[42][43]運輸署強調,一直透過調查及收集乘客意見,評估小輪公司整體服務表現,例如班次及船程時間是否符合時間表規定等。
有渡輪營辦商擬接辦離島航線[]
政府內部意見認為,油蔴地小輪自4月以來,服務強差人意,公司管理層無心戀戰,有必要研究收回部分航線,交由其他渡輪公司經營。時任行政會議成員譚耀宗認為,一旦終止油蔴地小輪牌照,或會被追討賠償,而且不能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經營者,要小心研究。[19]並呼籲對渡輪服務進行檢討,同時抨擊渡輪營辦商對乘客採取強硬立場。譚氏認為油蔴地小輪應可以更加寬容的並回應他們的需求,他說乘客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31]
其後油蔴地小輪高層揚言稱若有其他渡輪營辦商願意接辦長洲、坪洲及梅窩航線,而能夠提供符合乘客心意服務的和賺到錢的話,公司願意拱手相讓地交由其經營航線,油蔴地小輪更承認無本事經營[44][45];港九小輪隨即表態,有興趣接辦坪洲航線,要視乎運輸署對班次、時間表、船種及服務水平的要求而定。[19]
坪洲渡輪關注組隨後表示,指與油蔴地小輪進行會議後無意改善服務以及當局進行問卷調查只是「門面功夫」並拖延時間[39];居民遂於8月22日09:00-21:00在坪洲碼頭進行聯署,以便於向運輸署要求終止油蔴地小輪營運牌照。[46]
因應接連出現乘客與船公司之間的衝突,政府高層隨後有意研究在渡輪牌照年期屆滿前更換渡輪營辦商的可行性。據報政府消息人士承認,接照初步的評估,服務使用者(即乘客)與服務提供者(即船公司)的裂痕太深,而雙方的爭拗亦難以解決;並以8月22日的爭拗為例,假如居民認同船公司基於安全問題而停航,根本不會出現任何衝突,但居民就順理成章地對船公司有其他看法。[47]同時運輸署高層雖然明白渡輪營辦商的困局,惟擔心離島居民已經達到「殺咗小輪公司,之後再埋運輸署」的局面。無法在嚴敵視的心結下下功夫;不過吵鬧還吵鬧,當局已表明不會終止油蔴地小輪的牌照,一方面牌照只容許政府在對觸犯法例時才執行,否則只會容忍至三年牌照期屆滿後才會自然淡出。[48]
然而運輸署仍以唯獨油麻地小輪公司具足夠能力及大型船隻,亦是市民詬病的焦點,即不足的普通渡輪營運,此是該公司在下次申請續牌的理據;若終止其合約使署方將無法長期動員後備服務,而有興趣接辦的公司造船也需時,故萬事也至三年期滿才。[48]
此外,據報新巴取代中巴營運港島巴士路線,取得正面評價,使加強新巴的母公司新世界發展進軍公共事業的決心;在中環碼頭上蓋物業發展計劃告吹後,而作為油蔴地小輪大股東的恒基兆業地產就此消彼長,內部亦有意見提出應該考慮放棄虧蝕的港外航線渡輪服務,並將重心轉移至專注發展地產業務。譚氏表明乘客和船公司已經完全沒有互信,除非更換渡輪營辦商外,否則看不到任何解決的方法;同時承認隨後曾分別與政府官員及油蔴地小輪高層會晤,游說他們對外物色新渡輪營辦商。譚氏續稱假如油蔴地小輪與其他渡輪公司成功達成轉讓協議,即使三年渡輪牌照期未屆滿都看不到政府有反對更改渡輪營辦商的理由;並建議若果離島渡輪的經營權易手,應採用「新巴接管中巴模式」,即新渡輪營辦商應該接管原有員工。[47]
其後有兩間渡輪營辦商表示有意接辦油蔴地小輪經營的長洲、坪洲及梅窩航線。並且與政府進行初步商討,包括:[47]
- 經營巴士業務的「新世界發展」:時任新世界第一巴士董事總經理許雄表示,新巴希望可以發展更多巴士網絡,但新世界發展同時亦會研究發展其他的業務,許氏續稱新世界一向對各行各業均感興趣,暗示有意進軍渡輪業務;[49]
- 愉景灣航運旗下的「機場渡輪服務有限公司」:該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一直十分審慎觀察油蔴地小輪與乘客爭拗的事態發展,更表明若油蔴地小輪意興闌珊時不排除參與競投,但前提是解決利潤問題;消息人士續稱該公司曾多次向運輸署表示,假如政府決定將3條航線易手,絕對不能在短短數個月內完成,並估計籌備時間由購置船隻到檢查妥當,都至少需要一年半載。
政府高層否認有關說法[]
油蔴地小輪企業傳訊部經理梁翠英其後否認與其他渡輪公司商討接辦坪洲航線的事宜;但表示若有公司願意使用三層渡輪行走該航線,而票價又該公司較為便宜的話,他們願意拱手相讓地交由渡輪營辦商接辦。[50]
運輸局局長吳榮奎分別於8月30日及9月5日兩度強調,否認渡輪營辦商擬接辦離島航線的說法。
8月30日 |
吳氏在紅磡繞道及公主道連接路竣工典禮後強調,提出停止渡輪服務並非難事,關鍵在於是否有渡輪公司願意接手經營[51],而且要尋找到另一家渡輪營辦商向離島居民提供服務並不容易[52]。對於不少財團有意接辦離島航線,吳氏表明油蔴地小輪未有提出終止牌照的要求[53]。再者,1998年渡輪公開招標時,只有少數營辦商提交申請[54],若然撤回油蔴地小輪3年渡輪牌照及重新招標渡輪服務,其他渡輪公司根本沒有能力即時接辦離島航線,亦不能保證滿足居民需求。[53][52][55] 事實上,油蔴地小輪在成本效益及服務質素之間力求平衡,盡力改善服務[54],乘客亦願意為小輪服務支付合理票價[56];當局同時呼籲離島居民與船公司應以「心平氣和」、「互諒互讓」[41]、「融洽相處」[41]及「平心靜氣」[57]的態度商討改善服務安排。[53] |
9月5日 |
吳氏其後在新巴一周年暨新巴綠色基金成立典禮後再度強調,稱政府會深入檢討港外線渡輪的服務,而油蔴地小輪亦積極改善,需要時間和乘客配合,並希望在可控範圍內達到乘客需求和改善服務質素[58];同時乘客和渡輪營辦商須要衷誠合作,渡輪服務才有進一步改善。[59] 吳氏再強調,運輸局未有收到渡輪營辦商自願放棄渡輪牌照的意向書;而當局在終止營辦商的渡輪牌照時,必須考慮有否其他渡輪營辦商可以提供更高質素的同類型服務以及其服務較之前為優勝,故須謹慎考慮,否則更替渡輪公司是白費的,沒有收到有關營辦離島渡輪服務的申請。[58][60][61] |
有渡輪營辦商承接8條渡輪航線[]
最後,油蔴地小輪終於意興闌珊,並表示如有營辦商願意接辦旗下航線,該公司會加以考慮。[62]時任新巴主席鄭家純稱新巴部署研究接辦離島航線的服務,並形容「凡事好業務,尤其是運輸業都有興趣經營,視乎業務經營的條件,有無可為」,同時研究哪一條航線應該拓展,惟因只是初步研究階段而最後未有申請哪一條航線的具體決定,並需考慮多數星期[58][60][59];此外,由於新巴沒有經營渡輪之經驗,故此便捜集資料和與政府進行商討,並在稍後時間決定是否經營渡輪服務和經營的模式。[61]
及後新世界發展表示有興趣在本港經營渡輪服務,隨即於9月與恆基高層會面;恆基原則上同意將渡輪牌照轉讓予新世界。[63][64]油蔴地小輪與新世界發展於1999年10月底進行接洽,並且達成協議。
l0月27日 | ||
其後新世界發展與香港小輪進行磋商,同時雙方呈澄是接洽,並以談判保密為理由不願透露由香港小輪營辦的8條持牌渡輪航線的易手詳情,以及船隊與400多名員工是否能過渡至新公司[65];而此舉作為其中一個方案之一,惟沒有具體的定案。[66][67] 其後運輸署稱該兩個集團進入討論交接事宜,暫時未收到接辨的申請,並强調根據渡輪服務條例第30條,「未經運輸署署長批准,持牌人不得轉讓其牌照」[65];更稱署方審批申請時會考慮新公司是否提供可以具效率的渡輪服務以及有能力遵守牌照的要求,並確保不受經營權易手而停止。[64][68]但對於不重新公開投標,在甚麽情况下才接納轉讓牌照申請等,當局則沒有回應。[65] 隨後香港小輪職工會稱在同月27日獲資方倉卒的通知下會見,並表示歡迎新世界接辦經營,同時交代與其接洽的過程順利,惟未有落實的時間使不能趕及於年內交接,此外沒有收到任何有關公司轉讓的通知[65][67][69];油蔴地小輪擔員工對有報道作出揣測,因此聯絡工會了解情況。此外資方更承諾向員工保證要求接辦的公司全數或盡量繼續聘用400名現有員工,並指由新集團營運在船隻和員工短缺的情况下,較諸公開競投由其他現有船公司承辦為好,可以減低員工流失的情况,故此不認為私下與有誠意集團商討是有問題[65];然而工會稱內部員工擔心因航線易手而裁員。[70]此外,400名員工普遍希望先被遣散後,其後以原先的薪金和職位繼續聘用;然而當時員工每天工作8小時,其餘以加班補水計算,所以希望新集團定薪時可以考慮其特性。[67] 油麻地小輪其後原定制訂出一套改善服務的策略,更誇下海口地在短期内令收支達至平衡;然而母公司恒基集團在發生多宗渡輪糾紛後,認為政府和油蔴地小輪都存在偏見(特別是坪洲居民佔領渡輪事件,警方對居民的行為視若無睹),令公司對經營渡輪的前景失去信心。[63] 接著新世界更從計算商業的角度計算接管的油蔴地小輪旗下船隊及相關資產的可行性,按當時的進度,在2000年接辦的可能性頗大[71];同時政府可能會與油蔴地小輪就壟斷合約產生衝突。此外,新世界在渡輪業務方面缺乏經驗可能會成為政府交易的絆腳石。[64] 此外,有坊間或其他人士就是次交替發表意見,包括:
|
10月31日 |
運輸局局長吳榮奎其後在10月31日證實,油蔴地小輪有意將8條持牌渡輪航線渡輪牌照的經營權轉讓至其他機構,並且有渡輪營辦商有興趣接辦,為商業決定[74][75];隨後油蔴地小輪與新渡輪營辦商商討轉讓的可行性,期間雙方進行多次會議,而運輸署亦派代表出席,並提供技術性支援的資料。[74][76]根據於該年初透過公開投標所發出的渡輪牌照合約規定,渡輪營辦商有權將渡輪牌照轉讓;當時油蔴地小輪已經符合基本服務條件,政府無理由終止其服務。[75]吳氏指新渡輪營辦商只要願意沿用油蔴地小輪初期投得經營權時所訂下的條件和承諾,而運輸署又同意有關的轉讓,新渡輪營辦商便可接辦有關的航線。[74]油蔴地小輪其後希望新世界第一能夠在明年(2000年)初接管八條航線。[77] 對於政府應該公開投標經營權,吳氏稱接現行法例,油蔴地小輪有權以私人協商形式轉讓經營權。[78]至於新營辦商若沒有經營渡輪服務的經驗,會否影響市民應得的服務水平;吳氏續稱由於渡輪牌照轉讓須經運輸署署長同意,署方考慮接辦的新營辦商是否有足夠能力,以支援其符合招標所列明的服務條件,而政府會確保有需要人士(特別是離島居民的渡輪服務)維持既有的服務水平,甚至表現得較更佳的水平。[74][75]更稱政府若能批予新渡輪營辦商經營的渡輪服務,即是營辦商有能力。[79] 此外,據報稱縱使有批評指移交牌照是私相授受,惟消息人士呈澄油蔴地小輪既未曾放棄相關經營權,或把牌照歸還予政府,而政府亦未終止該公司的渡輪服務,故市場沒有任何渡輪牌照作競投;同時新世界發展強調此舉不是入股,更稱完全符合渡輪服務條例內轉讓牌照的條文。又稱渡輪服務會維持不會,並以「親善投資(A Goodwill Investment)」字眼形容此舉。[80] 由於兩個集團(恆基兆業和新世界集團)屬上市公司,故須向證監會交代細仔。[80] 坪洲渡輪關注組其後稱事件得知後居民紛紛留意事態的發展,惟作為服務使用者,卻未獲得運輸署在内的政府部門知會。同時希望新世界集團可以在接辦中巴後般有改善,並提升既有服務的質素;更稱替换營辦商,順道更换管理層。[80] 政府其後希望新營辦商可以在繁忙時段於中環往來坪洲和梅窩航線上使用三層渡輪,以解决乘客的不滿。時任離島臨時區議會主席林偉强稱,指油麻地小輪旗下10多艘的三層渡輪被棄置,建議新公司可以購置4至5艘渡輪,以解决居民上、下班座不足的問題;林氐續稱随着政府發展大嶼山和迪士尼樂園的落實,會有更多人遷往居住或到該處和附近島嶼旅游,所以乘客需求節節上升,當時一艘三層渡輪可接載大約1300人。然而時任新巴助理總經理關則輝稱,由於經營渡輪的潛力不大,加上陸路交通的拓展而搶走渡輪業務,所以預期公司接辦後,於服務上不會有較大的轉變,並以「石破天驚」字眼來形容。[81] |
渡輪牌照批准轉讓[]
新世界發展其後在10月底向運輸署提交承辦旗下8條渡輪航線之申請[80];同時署方亦收到油蔴地小輪牌照轉讓的申請,署長霍文強調一直有密切監察兩個財團就牌照轉讓的長時間商議,故此油蔴地小輪提交的申請只是一個正式的程序,並非署方在上一日才作出評估。[82]結果雙方於數天內一拍即合,並達成初步協議。[83]
其後有消息人士稱,指新世界發展將旗下的公共交通業務統一管理,故新渡輪公司之名稱沿用「新世界第一(New World First)」的字眼。[76]
對於油蔴地小輪申請將牌照轉讓予新渡輪,運輸署署長主要考慮新渡輪是否適合營運渡輪服務,包括是否能夠達到牌照要求、是否有足夠船隻、管理和財務能力、以及轉移安排,包括員工等等。
運輸署於1999年11月2日公布,署長信納新渡輪能夠提供「妥善及具效率的渡輪服務」及「適當而有效率的渡輪服務」,而且能夠遵守原有牌照條款,批准渡輪服務牌照轉讓[62],由2000年1月15日起生效,牌照期限至2002年3月31日屆滿。有關轉讓不涉及服務條件及船費更改,主要條款包括:[62][84]
- 新世界向油蔴地小輪購置14艘現有船隻和零件,並根據油蔴地小輪過去維修記錄,為船隊進行翻新,而新世界繼續租用油蔴地小輪船隻以提供渡輪服務[85]。此外,油蔴地小輪更承諾有需要時調動後備船隊,協助新渡輪疏導乘客[86];
- 新世界購置油蔴地小輪長沙灣船廠,而船廠用地會以短期租約方式批出。
- 新世界聘用油蔴地小輪約400名前線員工,新渡輪將會參考在涉及轉讓的渡輪服務工作的前線員工聘用條件,並以不遜於渡輪服務市場的水平聘用上述員工;此外據報油蔴地小輪會先遺散所有員工,再讓他們轉職到新公司,除了獲得退休金外,亦發放一個月特惠金和代通知金[87];
- 為確保新世界能夠順利接辦渡輪服務,當局會成立一個籌備委員會,成員包括兩間公司職員和有關政府部門代表。除了前線員工外,雙方亦同意從油蔴地小輪借調其他內部職員及80名[90]現職的管理階層的職員會借調往新渡輪,為期大約12個月,期間新世界會組織本身的管理隊伍,新渡輪之後有權再決定是否全數聘用有關員工[91];同時檢討及確立新的管理架構,在全新的人手編制下,會挑選合適的員工[92],並於獲得有關員工同意後安排他們轉職,加入公司服務[93];此外新渡輪亦邀請何志盛和袁志明擔任顧問。[94]
其後有其他人士就是牌照轉讓發表意見,包括:
- 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和立法會議員劉千石:質疑油蔴地小輪私底下將渡輪牌照轉讓至另一間公司,難免新公司亦會隨時轉手不幹。並且會在立法會上提出質詢,以釐清牌照轉讓是否有私相援受,同時認為政府應該收回牌照並重新公開招標[85][89];此外劉氏表示充分顯示此舉過程是「黑箱作業」,更批評新渡輪在完全沒有改善服務的實質承諾下接辦航線,使公眾懷疑此決定的公平合理性,而事件中最受影響的離居民繼而無機會在牌照轉讓過程中諮詢,若新渡輪依然故我是只會新瓶舊酒,居民仍然是最終受害人。[95]並要求公開解釋批准轉讓牌照所持的理據,以確保新經營者提供更佳的服務。[88]
- 立法會議員梁耀忠:表示在沒有詢諮民意的情況下,批准油蔴地小輪轉讓渡輪牌照是對市民欠缺交代,並且有如被「賣豬仔」;又指新公司並沒有承諾會購置新船隻的大幅度改善服務,而接手經營亦只是「新瓶裝舊酒」,相信不會獲離島居民所接受。[85][89]
其後運輸署署長霍文反駁有關指責,並指轉讓渡輪牌照純屬商業交易,當局亦關注渡輪服務能否廷續;霍氏表明除非表現較為太差而牌照收回外,否則毋須作公開投標,其中對職工及市民的利益主要考慮因素;霍氏指在上述商討中一直有提供技術性支援,故批出申請只是一種形式,並不代表當局理解其討論過程。[86]油蔴地小輪總經理何志盛稱「此牌照轉讓純為商業決定,買賣雙方各得其所。」[96]
離島臨時區議會主席林偉強隨後表示,希望更換營辦商後渡輪服務亦有所改善,並非「換湯不換藥」。[86]坪洲渡輪關注組表示對於更換渡輪營辦商是一件好事,並且更換原有的管理層;同時希望新渡輪營辦商發展渡輪業務時,以乘客的實際需要為大前提。[88]
香港小輪/油麻地小輪與新渡輪/新世界創建有限公司於同日簽訂合約,以總值1億5,500元出售十四艘渡輪、長沙灣船廠、其他資產及配套設施予新渡輪,而出售作價與資產賬面一樣,即油麻地小輪不會因為交易而出現盈利或虧損[97];新渡輪同時以內部資源及第三者提供的貸款支付約7750萬元予香港小輪/油麻地小輪作為訂金及部份購入價之付款,有關投資不會對集團的流動資金或負債比率構成重大不利影響。[98]
對於提升服務對票價所帶來的影響,新渡輪會視乎乘客的需求和意見、渡輪服務的財政狀況以及改變服務對票價所帶來的影響,來逐步檢討服務/班次水平及票價的結構[62];在檢討渡輪服務及制定未來的計劃時,新渡輪會收集乘客意見,然後諮詢離島區議會、鄉事委員會及離島居民[99],以了解乘客對服務需求。[93]
此外,運輸署亦會在坪洲、梅窩進行乘客意見普查,新渡輪將會充份考慮各方面的意見以及研究對財政及票價的影響,從而檢討渡輪班次及票價,在平衡各方利益後,為乘客提供更切合需要的服務。[84][93]
新渡輪計劃在接辦渡輪服務後,會陸續分期進行翻新旗下船隊、碼頭及乘客設施,從而提升客艙及候船環境的質素,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
汲取新巴服務經驗,新渡輪會建立合理及穏定回報後長遠投資,從而達到收支平衡,以提升渡輪服務質素。[100]以及在接辦相關航線後,聯同新巴及冠忠巴士研究推出「交通策略性整合計劃」以方便市民提供由巿區到大嶼山的一條龍客運和享有轉乘優惠。[101]新巴及新渡輪亦研究透過八達通,為旗下巴士及渡輪乘客提供轉乘及其他優惠的可行性,例如「一條龍服務計劃」,令乘客享更具效益的運輸服務。[93][100]
新渡輪務求以富競爭優勢的票價,提供準時和優質渡輪服務,吸引流失至其他交通工具的乘客,並研究推出「假日離島旅遊服務」,開拓具發展空間的客源市場,重建渡輪服務價值。新渡輪與香港旅遊協會合作,推出多項推廣計劃;而時任新渡輪董事總經理許雄稱,會在完成接辦航線及營運的工作後再推出有關服務。[100]
接辦航線[]
新渡輪接辦8條渡輪航線涵蓋6條港外線,以及2條港內線;其後再接辦一條特別航線。
新渡輪接辦8條持牌渡輪航線 | ||||
---|---|---|---|---|
渡輪航線 | 起訖點[102] | 備註 | ||
北角至紅磡 | 北角(西)碼頭↔紅磡(北)碼頭 | |||
北角至九龍城 | 北角(西)碼頭↔九龍城渡輪碼頭 | |||
中環至長洲 | 中環(6號碼頭)↔長洲渡輪碼頭 | |||
中環至坪洲 | 中環(7號碼頭)↔坪洲渡輪碼頭 | 2008年7月1日由港九小輪接辦 | ||
中環至梅窩 | 中環(7號碼頭)↔梅窩渡輪碼頭 | |||
橫水渡 | 坪洲渡輪碼頭↔長洲渡輪碼頭 | |||
尖沙咀至梅窩 | 尖沙咀天星碼頭↔梅窩渡輪碼頭 | 2001年10月6日起合併成尖沙咀至梅窩、長洲航線 | ||
尖沙咀至長洲 | 尖沙咀天星碼頭↔長洲渡輪碼頭 | |||
北角至大廟灣 | 北角(西)碼頭↔大廟灣公眾碼頭 | 於2000年4月26日接辦,2002年愉景灣航運接辦,新渡輪於2003年4月23日再度接辦 |
船隊[]
油蔴地小輪2000年1月初公布,以代價2億元出售渡輪業務予新渡輪[103]。新渡輪購入油蔴地小輪全數船隊及進行翻新,令船隻煥然一新,並會視乎運作需要、乘客喜好及財政狀況,提升碼頭設施。長遠而言,新渡輪考慮推行船隊更換計劃。[62]
新渡輪按照買賣資產合約,斥資1億5,500萬元向油蔴地小輪購置15艘船隻(另一說法為14艘),動用4500萬元翻新上述船隻;並繼續租用油蔴地小輪12艘船隻(另一說法為8艘),亦增購一艘三層渡輪和租用油麻地小輪的三艘快速渡輪,以加強後備支援。[104]
宣傳[]
新渡輪在接辦8條航線前,於2000年1月5日至1月8日派發航班時間表,讓乘客率先獲取最新渡輪服務資料。[105],亦於1月15日至17日在多個碼頭向乘客派發精美設計的八達通紀念套。[100]
此外,新渡輪製作了2880個渡輪模型,以誌其盛。[106]
交接經過[]
為確保渡輪服務正常及無間斷運作,新渡輪、油蔴地小輪和政府於1999年11月4日召開聯合督委會,以便擬訂未來十星期的籌備及交接工作。[86][88]
新渡輪預備了15部流動八達通機,卻不能替代原有繁複收費系統,只能識別普通位成人和小童收費,以及豪華位成人和小童收費,換言之乘客可能有機會以普通位價格乘搭豪華位。新渡輪總經理許招賢表示,一旦流動八達通機失靈,他們會安排「屏障」將人流分隔,並在閘機前排隊,以便控制人流。職員核實已入閘人數,然後安排乘客上船,確保船隻不會超載[107];同時一旦固定八達通機失靈,須以流動八達通機操作時,會以較低收費為準,使乘客受惠;更不排除會免費接載乘客,但相信機會不大。[108]
運輸署緊急事故協調中心於2000年1月14日22:00至15日15:00運作,協調新渡輪及油蔴地小輪的交接和監察8條渡輪航線服務[109],確保渡輪服務在接辦初期運作順利,有關當局及新渡輪已訂有應變計劃,以應付不同緊急情況。該公司投入服務當天,安排後備職員候命值勤,以便一旦發生事故,可以隨時補替而上[110];而在接辦服務初期,新渡輪會加派職員在碼頭維持秩序和點算乘客人數,並要求員工提早上班報到,確保有充足員工控制人流[111];同時設置圍欄使乘客排隊入閘,並安排員工於乘客入閘時點算人數[112]。新渡輪在接辦服務前後期間,會定期測試八達通收費系統,確保操作正常。如果渡輪碼頭的八達通系統發生故障,便會採用流動八達通收費機和輔以人手售票。[104]
新渡輪亦與海事處達成共識,在中環及長洲碼頭附近海域劃出位置,讓四艘後備渡輪停泊,而渡輪可在15分鐘內抵達碼頭以協助疏導乘客。[111]
油蔴地小輪最後一夜[]
交接工作在1月14日開始,新渡輪首先替船隻、碼頭「改朝換代」髹上全新企業標誌及貼上新渡輪標誌,以便新渡輪開始服務時以新面貌展示,已更換標誌的渡輪在當天下午重新投入服務[113][114];新制服亦陸續分發到各碼頭供船員更換。新渡輪員工於19:00獲准進入接辦8條航線的碼頭,安裝飲水器、擺放綠色盆栽、展開大型清潔行動及通宵更換企業標誌[115][116];中環6號碼頭更擺放了新渡輪全新紫色三座椅。[117]
另一邊廂,北角至紅磡及九龍城的尾班船開出後,員工在北角碼頭更換海報、船期表及在油麻地小輪的標記更換新公司標誌[118];而兩艘三層渡輪亦停泊在該碼頭,讓工作人員更換標誌[119]。到23:00,新渡輪職員在中環碼頭張貼新公司標誌,遮蓋原有油麻地小輪標誌。[120]
油蔴地小輪歷史上最後一班船為1月15日中環往長洲、梅窩和坪洲渡輪,分別由雄威11、飛航、海富負責,00:30從中環開出[121],而新渡輪隨即進駐中環6號碼頭[117];其中往長洲的渡輪上除了有一批長洲居民外,還有特意見證歷史時刻的乘客。
高速船雄威11號於01:10抵達長洲,停留5分鐘後駛離,船身的油麻地小輪海鷗標誌亦被新渡輪標誌蓋住了,象徵油蔴地小輪76年的渡輪服務正式落幕。[121]
新渡輪首日運作[]
踏入1月15日00:45,新渡輪董事總經理許雄、董事兼總經理許招賢、運輸署署長霍文,以及第一集團副主席洛克黑德(Moir Lockhead)假中環6號碼頭舉行交接及首航儀式[120][122][119];大部分油蔴地小輪員工接過感謝狀後即時轉往新渡輪,並換上新制服和收取開工利是[123],而首班渡輪乘客亦獲贈八達通套紀念品。[110][118]
1月15日01:30,首班渡輪為中環往長洲,用船由英輝二號(後更名為新輝貳,已退役)負責。約35分鐘後,船隻抵達長洲碼頭,新渡輪正式開始運作。[121]
為確保運作順利,新渡輪管理層聯同運輸署署長霍文於同日早上長洲、梅窩、坪洲、中環6號碼頭和7號碼頭巡視[124];並派出70多名員工到各碼頭實地視察。管理層、運輸署、海事處隨即全天候戒備,以防止重演1999年4月1日運作而造成的混亂[125];其後有報章報道會否出現類似油麻地小輪的混亂情況,霍氏強調「舊事已過,是時候劃一界線,向前展望」。[126]
時任立法會議員李永達於同日在中環碼頭進行問卷調查以收集意見,而231收回自離島居民的問卷當中,平均只給新渡輪予45分;有六成三被訪者稱不滿新渡輪以油蔴地小輪的船隊經營,另外成及逾兩成被訪者則稱未能調低票價及改善班次不足的情,反映對新公司的信心不足。[114]
新渡輪董事兼總經理許招賢在記者會表示,對新渡輪首天運作後可以改善的地方,包括人流控制、點算人數、應變措施等,其中他們會研究如何避免乘客在八達通收費機前等候入閘,他認為改善的方法是先統計人數,讓乘客先進入候船客,然後才繳付船費[127];據報後來新渡輪運作順利,故未需要動用15部流動八達通機輔及三艘後備渡輪。
許氏續稱,已為1月17日的繁忙時段班次作好準備,會有12艘後備渡輪於長洲、梅窩及坪洲附近海域面戒備,當有三數十名乘客未能夠上船時便會開岀加班船;惟因涉及改動八達通機及上落船的時間,乘客需等候10至20分鐘。[127]
- 1月17日
新渡輪投入服務後的首個工作天,管理層在早上聯同運輸局、運輸署、海事處、離島政務專員及離島區議會各代表再度巡視上述碼頭,以確保各碼頭的渡輪服務暢順。同時會派出多名資訊科技人員監察碼頭電腦的運作,而長洲碼頭更駐有十多名職員,以防範突發事故發生。[128]
當日運作順利。根據船班紀錄顯示,新渡輪於早上繁忙時段之班次均準時開出,並且因應情況加開共兩班加班船,分別是上午7:35分由坪洲開往中環(共40名乘客),以及上午8:08由梅窩至中環(共135名乘客)。而新渡輪在當日採取多項措施。[129]運輸署亦於05:00至10:00和16:00再度啓動協調中心以監察渡輪服務情況。[130]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1]
- ↑ [2]
- ↑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 檢討兩宗分別發生在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五至十六日及二十二至二十三日與油地小輪公司有關的事件,1999年11月17日
- ↑ 油蔴地小輪船有限公司,〈小輪服務於颱風「森姆」襲港期間之停航安排〉(新聞稿),1999年8月22日。
- ↑ 李永達議員及馬鎮添先生就渡輪服務提交的意見書,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文件,1999年4月23日
- ↑ 〈降票價 加普通船 立會促改善離島綫服務〉,《星島日報》,1999年4月24日。
- ↑ 〈小輪梅窩線增四航班 居民風聞加價斥不知所謂〉,《星島日報》,1999年5月7日。
- ↑ 8.0 8.1 〈三方開會不歡而散 代表指小輪公司耍太極〉,《成報》,1999年8月17日。
- ↑ 〈談判破裂 小輪經理遭謾駡〉,《明報》,1999年8月17日。
- ↑ 〈乘客拒離船糾纏超過十五小時 運輸署民商談判未達協議〉,《信報財經新聞》,1999年8月17日。
- ↑ 11.0 11.1 〈居民批評運署官員遲來斡旋 又指監管不力要求終止專營〉,《成報》,1999年8月17日。
- ↑ 12.0 12.1 12.2 12.3 12.4 〈坪洲居民船通宵留抗議 促改善服務 運署令小輪交停航報告〉,《星島日報》,1999年8月17日。
- ↑ 〈「發難者」玩足15時 油麻地怕會重來 坪洲「挾持」恐有下集〉,《天天日報》,1999年8月17日。
- ↑ 14.0 14.1 14.2 14.3 〈40夜航居民不滿服務集體拒絕離船釀風波 坪洲渡輪停航16時〉,《香港商報》,1999年8月17日。
- ↑ 15.0 15.1 〈三方會議未有成果 離島臨區會促小輪公司改善服務〉,《大公報》,1999年8月17日。
- ↑ 16.0 16.1 〈油麻地一周內須就停航提交報告 運輸署將檢討中環坪洲線專營權〉,《信報財經新聞》,1999年8月17日。
- ↑ 17.0 17.1 17.2 〈議員籲政府介入解決 林偉強對停駛表遣憾 不贊成小輪公司用「挾持」字眼〉,《文匯報》,1999年8月17日。
- ↑ 18.0 18.1 〈坪洲居民佔船抗議16小時結束 運署:服務差可徹油蔴地牌照〉,《明報》,1999年8月17日。
- ↑ 19.0 19.1 19.2 19.3 〈服務差坪洲民憤爆發 「霸」船16小時抗議 油麻地輪牌照 區會促終止〉,《香港經濟日報》,1999年8月17日。
- ↑ 〈快船大船 兩難討好 時間金錢 爭拗不絕〉,《蘋果日報》,1999年8月17日。
- ↑ 〈乘客抗議 坪洲輪停駛16小時 十人拒離船表達對服務不滿 當局允徹查 小輪公司需交報告〉,《文匯報》,1999年8月17日。
- ↑ 〈小輪服務差 居民抱怨多〉,《香港商報》,1999年8月17日。
- ↑ 23.0 23.1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與坪洲代表舉行會議〉(新聞公報),1999年9月3日。
- ↑ 〈旣投得航線 應該改善服務 譚耀宗:小輪應大方加班〉,《天天日報》,1999年8月17日。
- ↑ 〈Politicians spread the blame〉,《Hong Kong Standard》,1999年8月17日。
- ↑ 〈生日願望:轉換經營者〉,《明報》,1999年8月17日。
- ↑ 〈Just say sorry, ferry company told〉,《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99年8月22日。
- ↑ 〈企跳板帶頭發難斤責職員 袁志輝小輪上度生辰〉,《東方日報》,1999年8月17日。
- ↑ 〈爭權益甘願犠牲浪温馨 島民靜坐 10小時度生日〉,《星島日報》,1999年8月17日。
- ↑ 30.0 30.1 〈坪洲渡輪風波平息 運輸署要求油蔴地小輪七日內提交報告〉,《大公報》,1999年8月17日。
- ↑ 31.0 31.1 〈Operator should act to improve service or lose franchise, says legislator〉,《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99年8月22日。
- ↑ 〈小輪糾紛各說各理 擾攘十六小時 島民籲易航權〉,《新報》,1999年8月17日。
- ↑ 33.0 33.1 〈坪洲線擬派三層船行走〉,《東方日報》,1999年8月22日。
- ↑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提早諮詢島民對小輪意見 運輸署擬探徹換承辦公司意願〉,《星島日報》,1999年8月21日。
- ↑ 35.0 35.1 〈坪洲線改三層渡輪行走 小輪公司聲言須加票價〉,《香港商報》,1999年8月22日。
- ↑ 36.0 36.1 〈大船坪洲線須加價〉,《太陽報》,1999年8月22日。
- ↑ 37.0 37.1 37.2 37.3 〈坪洲居民不滿渡輪安排 運署下月發問卷徵意見〉,《明報》,1999年8月21日。
- ↑ 〈坪洲渡輪改大船即加價 運署將諮詢取向兼公決港輪「生死」〉,《星島日報》,1999年8月22日。
- ↑ 39.0 39.1 〈渡輪改善服務勢加價 坪洲居民還須作取捨〉,《成報》,1999年8月22日。
- ↑ 〈坪洲線營專年底有決定 油蔴地擬恢復三層船票價會調升〉,《大公報》,1999年8月22日。
- ↑ 41.0 41.1 41.2 〈紅磡繞道今晨通車 公主道往尖東紅磡灣只需八及四分鐘〉,《大公報》,1999年8月31日。
- ↑ 〈油蔴地小輪安排後備船 三巴增班次 海陸交準備妥迎開學〉,《香港商報》,1999年8月31日。
- ↑ 〈渡輪爆棚15分鐘可增班疏導 開學日準備加班船〉,《新報》,1999年8月31日
- ↑ 〈接辦4月 投訢不斷 居民矛盾何日休〉,《星島日報》,1999年8月17日。
- ↑ 〈夜渡「起義」16小時〉,《香港經濟日報》,1999年8月17日。
- ↑ 〈運署問卷調查 島民面臨取捨 渡輪改善服務必加價〉,《新報》,1999年8月21日
- ↑ 47.0 47.1 47.2 〈長洲坪洲梅窩渡輪專營權醞釀易手 新巴有意接收油蔴地離島線〉,《明報》,1999年8月24日。
- ↑ 48.0 48.1 〈運署:不撤小輪牌〉,《星島日報》,1999年8月23日。
- ↑ 〈新巴調低部分路線票價〉,《信報財經新聞》,1999年8月26日。
- ↑ 〈油蔴地輪否認商接辦坪洲線〉,《明報》,1999年8月24日。
- ↑ 〈開課日渡輪加班走離島 嶼南路未暢通居民叫苦〉,《成報》,1999年8月31日。
- ↑ 52.0 52.1 〈Extra ferries stand by for school term〉,《Hong Kong Standard》,1999年8月31日。
- ↑ 53.0 53.1 53.2 〈運署:暫無公司代替油蔴地 籲小輪與居民 心平氣和齊改善服務〉,《香港經濟日報》,1999年8月31日。
- ↑ 54.0 54.1 〈油蔴地天文台檢討颱風停航〉,《明報》,1999年8月31日。
- ↑ 〈明日開學運署緊急協調應變 油蔴地輪後備船疏導乘客〉,《東方日報》,1999年8月31日。
- ↑ 〈Extra ferries on alert for new school term〉,《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99年8月31日。
- ↑ 〈當局無意撤油蔴地小輪牌 吳榮奎促渡輪離島居民商討改善服務〉,《文匯報》,1999年8月31日。
- ↑ 58.0 58.1 58.2 〈新巴擬辦渡輪業務〉,《成報》,1999年9月6日。
- ↑ 59.0 59.1 〈鄭家純有意經營渡輪服務 政府檢討港外線渡輪〉,《文匯報》,1999年9月6日。
- ↑ 60.0 60.1 〈吳榮奎:油蔴地坪洲線暫不終止〉,《大公報》,1999年9月6日。
- ↑ 61.0 61.1 〈新巴承認有意經營渡輪〉,《明報》,1999年9月6日。
- ↑ 62.0 62.1 62.2 62.3 62.4 政府當局就香港油蔴地小輪船有限公司的渡輪牌照轉讓給新世界第一渡輪服務有限公司所提供的參考文件,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1999年11月26日
- ↑ 63.0 63.1 63.2 63.3 〈新世界洽購離島航線 油蔴地小輪願轉讓 料明春天成交〉,《東方日報》,1999年10月28日。
- ↑ 64.0 64.1 64.2 64.3 〈Yaumati could sail into sunset〉,《Hong Kong Standard》,1999年10月28日。
- ↑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新世界擬明年接辦香港小輪 監察責私相援受組織 籲由運輸署開招標〉,《星島日報》,1999年10月28日。
- ↑ 〈新世界擬接辦八離島航線 正與油蔴地小輪談判 乘客對現服務不滿〉,《文匯報》,1999年10月28日。
- ↑ 67.0 67.1 67.2 〈油蔴地輪洽售離島線〉,《大公報》,1999年10月28日。
- ↑ 〈香港小輪與新世界洽售渡輪服務〉,《信報財經新聞》,1999年10月28日。
- ↑ 〈新世界續洽接管小輪〉,《新報》,1999年10月28日。
- ↑ 70.0 70.1 70.2 70.3 〈油蔴地與新世界第一 商討轉讓渡輪營運權〉,《成報》,1999年10月28日。
- ↑ 71.0 71.1 71.2 〈油蔴地新世界洽轉讓渡輪牌 議員責私相授受 促政府公開投標〉,《香港經濟日報》,1999年10月28日。
- ↑ 72.0 72.1 〈承認無法滿足離島需求 油麻地小輪擬售予新世界〉,《太陽報》,1999年10月28日。
- ↑ 〈Questions broached on NWD ferry move〉,《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99年10月28日。
- ↑ 74.0 74.1 74.2 74.3 〈吳榮奎證實油蔴地小輪八航線轉讓〉,《大公報》,1999年11月1日。
- ↑ 75.0 75.1 75.2 〈渡輪牌照轉讓須確保服務 吳榮奎表示接辦者服務條件要提高〉,《文匯報》,1999年11月1日。
- ↑ 76.0 76.1 〈油麻地八條小輪航權 今宣佈准轉讓新世界〉,《香港商報》,1999年11月2日。
- ↑ 〈Vigilant Ng makes pledge on ferry services〉,《Hong Kong Standard》,1999年11月1日。
- ↑ 〈油蔴地小輪轉讓營運權〉,《成報》,1999年11月1日。
- ↑ 〈運局:小輪有權將牌照轉讓〉,《明報》,1999年11月1日。
- ↑ 80.0 80.1 80.2 80.3 〈新世界接辦油蔴地小輪八航線〉,《明報》,1999年11月2日。
- ↑ 〈新世界一月接辦渡輪 離島服務不會有驚天巨變〉,《成報》,1999年11月2日。
- ↑ 〈一月中接掌油蔴地八航線 員工全「過檔」 新巴佳績助新世界接辦渡輪〉,《香港經濟日報》,1999年11月3日。
- ↑ 〈油蔴地小輪售八航綫 政府同意新世界接辦〉,《東方日報》,1999年11月2日。
- ↑ 84.0 84.1 〈運輸署批准油蔴地小輪轉讓牌照〉(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及運輸署新聞公報),1999年11月2日
- ↑ 85.0 85.1 85.2 〈油蔴地輪八航線一月易手新世界 新渡輪四月有權加價5%〉,《太陽報》,1999年11月3日。
- ↑ 86.0 86.1 86.2 86.3 86.4 〈新世界接辨渡輪有權加價 二億購香港小輪航綫 運輸署火速批准〉,《星島日報》,1999年11月3日。
- ↑ 〈新世界接手油蔴地渡輪 「新渡輪」公司斥資二億明年一月營八航線〉,《文匯報》,1999年11月3日。
- ↑ 88.0 88.1 88.2 88.3 〈油蔴地小輪退出75年輪渡服務 新巴耗二億接辨八航線〉,《明報》,1999年11月3日。
- ↑ 89.0 89.1 89.2 〈新世界萬兩億接辦油蔴地輪 400員工易主 明年四月加價〉,《東方日報》,1999年11月3日。
- ↑ 〈New Operator Takes Helm On Troubled Ferry Routes〉,《South China Morning Post》,2000年1月15日。
- ↑ 〈新巴續重組行車路線 提高效率减加壓力價〉,《新報》,1999年12月22日。內文把新渡輪誤植為新巴。
- ↑ 〈新渡輪接辦航線 邀請原員工加盟〉,《明報》,1999年12月22日。
- ↑ 93.0 93.1 93.2 93.3 新世界第一渡輪服務有限公司,〈新世界策略性運輸組合〉(新聞稿),1999年11月3日。
- ↑ 〈雖曾激怒島民 然航運經驗豐富 何志盛助新渡輪半臂〉,《香港經濟日報》,1999年11月3日。
- ↑ 〈島民恐「換湯不換藥」〉,《星島日報》,1999年11月3日。
- ↑ 油蔴地小輪船有限公司,〈即時發放〉[新聞稿],1999年11月3日。
- ↑ 〈新世界接收油麻地小輪〉,《信報財經新聞》,1999年11月3日。
- ↑ 香港交易所網站:香港小輪(集團)<0050>及新世界發展<0017> - 聯合公告 - 公告,1999年11月2日
- ↑ 〈油蔴地小八航線易手 運輸署長宣布明年一月中由新世界第一集團接辨〉,《大公報》,1999年11月3日。
- ↑ 100.0 100.1 100.2 100.3 〈新世界第一渡輪服務有限公司啟航特刊〉,《香港經濟日報》,2000年1月15日。
- ↑ 〈今凌晨交接 首航班由中環開長洲 新渡輪順利接管八航線〉,《大公報》,2000年1月15日。
- ↑ 以接辦航線當時作準。
- ↑ 〈油蔴地黃金歲月年載二億人次 新世界接手營辦銳意擴展運輸〉,《成報》,2000年1月15日。
- ↑ 104.0 104.1 新渡輪在二零零零年一月十五日接辦油蔴地小輪持牌渡輪服務的過渡安排,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00年1月28日
- ↑ 新世界第一渡輪服務有限公司,〈新渡輪免費派發航班時間表〉(新聞稿),2000年1月4日。
- ↑ 〈「新輪」今午夜接掌「油輪」〉,《東方日報》,2000年1月14日。
- ↑ 〈新渡輪備流動收費機應變 防八達通失靈重演 必要時乘客免費〉,《成報》,2000年1月13日。
- ↑ 〈新渡輪採措施確保交接順利 運署協調中心將啟動 15部流動八達通機備用〉,《文匯報》,2000年1月14日。
- ↑ 〈渡輪服務交接後維持正常〉(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及運輸署新聞公報),2000年1月15日。
- ↑ 110.0 110.1 〈新渡輪凌晨接辦8航線 乘客給予信心指標45分〉,《明報》,2000年1月15日。
- ↑ 111.0 111.1 〈新渡輪四月前決不加價 有信心交接順利 備四船隨時應急〉,《大公報》,2000年1月13日。
- ↑ 〈新渡輪緊密安排交接〉,《新報》,2000年1月14日。
- ↑ 〈新渡輪八航線運作 運署70人當值防交接混亂〉,《新報》,2000年1月15日。
- ↑ 114.0 114.1 〈油蔴地輪76年權經營告終 新渡輪接手八航線 乘客不敢厚望〉,《太陽報》,2000年1月15日。
- ↑ 2000年1月15日油麻地小輪结束76年渡輪服務由新渡輪接新航線,YouTube(有線新聞)。
- ↑ 〈新渡輪交接順利航班正常〉,《星島日報》,2000年1月16日。
- ↑ 117.0 117.1 〈新渡輪今接辦八航線 油蔴地輪畫上句號 運署作好緊急應變〉,《東方日報》,2000年1月15日。
- ↑ 118.0 118.1 〈小輪員工辭舊迎「新」〉,《星島日報》,2000年1月15日。
- ↑ 119.0 119.1 〈新渡輪順利開啓首班船 交接過程暢順 將完善運輸整合〉,《香港商報》,2000年1月15日。
- ↑ 120.0 120.1 〈經營77年油蔴地輪駛入歷史 新渡輪今接辦八線〉,《成報》,2000年1月15日。
- ↑ 121.0 121.1 121.2 油麻地小輪之最後一程 中環至長洲線,香港渡輪碼頭
- ↑ 另一報於該日報道(〈新渡輪航線今接辦八航線 首航儀式在中環舉行百餘乘客乘搭首班船〉,《文匯報》,2000年1月15日。)顯示進行交接及首航儀式由海事處處長崔崇堯主持,與《成報》所述相左
- ↑ 〈油蔴地小輪結束76年歷史 新渡輪接手 票價暫不改〉,《蘋果日報》,2000年1月15日。
- ↑ 新世界第一渡輪服務有限公司,〈新渡輪首天服務交接順利〉,2000年1月15日。
- ↑ 〈新渡輪首天航班無誤 運輸署長巡視表滿意〉,《明報》,2000年1月16日。
- ↑ 〈新渡輪接辦首天順利 首要任務簡化現票制〉,《成報》,2000年1月16日。
- ↑ 127.0 127.1 〈後備船隨時加班載客 許雄暗示日後或加價〉,《太陽報》,2000年1月16日。
- ↑ 〈優先考慮劃一票類 新渡輪不排除加價〉,《東方日報》,2000年1月16日。
- ↑ 新世界第一渡輪服務有限公司,〈新渡輪首個工作天服務暢順〉(新聞稿),2000年1月17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渡輪服務在交接後首個工作天運作正常〉(新聞公報),2000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