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輪(Ferry),即「渡海小輪」,是香港水上公共交通工具。目前數家專營、持牌渡輪營辦商經營多條載客港內線和離島線,亦有其他營辦商提供前往澳門及珠三角的跨境渡輪航線。
除了上述客運渡輪服務外,也有街渡渡輪服務,為香港較偏遠和缺乏固定公共交通的地區提供基本交通服務。另外,汽車渡輪為危險品車輛提供橫越維多利亞港的另類服務。
政策[]
香港渡輪服務基於商業原則運作,由私營公司營辦。根據《渡輪服務規例》第6條或第28條列舉的渡輪服務條文,渡輪營辦商可向政府申請專營權合約或牌照合約。一切經營細節,包括專營和持牌渡輪服務的航線、時間表、船費、船舶分配等,皆由運輸署審批。
跨境渡輪服務與上述所有情況不同,經營的渡輪公司並沒有就其服務,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任何專營權或牌照合約。他們的經營純粹是商業活動,因而在調整船費和時間表上擁有完全自主權。
與鐵路及專營巴士相比,渡輪在載客量、班次、服務靈活性以至碼頭或登岸設施地點等方面均有所限制,而渡輪運作亦較容易受天氣、海面情況等因素影響。在巴士路線和鐵路網絡持續擴展下,本地港內線和離島渡輪市場佔有率十分低,2015年維持在1.1%的水平,每天平均運載134,000名乘客,是香港一種「輔助交通工具」。為提高渡輪服務長遠財務可行性,政府一直採取以下多項措施,幫助營辦商減低營運成本及增加非票務收入,紓緩營辦商調高票價的壓力,以保障乘客利益。
政府降低渡輪服務營運成本的主要措施撮述如下:[1]
- 當局自1997年4月起接手負責渡輪碼頭結構及設施(例如防撞系統、升降台及吊橋系統)的維修工作;
- 簡化碼頭分租審批程序,以便營辦商分租碼頭範圍作更多元化商業和零售用途;
- 為長者提供優惠票價的持牌渡輪服務,政府會向營辦商發還相關船隻使用碼頭的租金,並豁免這些船隻的牌照費;
- 免收渡輪服務船隻所用柴油的稅項。
渡輪種類[]
海事處於1989年發表諮詢文件《本地船隻檢討》,其中一項是規定小輪和載客渡輪的船首及船尾鬆上船名外,亦須在船身兩側展示最高載客人數及識別編號。[2]
此外,《本地船隻檢討》亦建議將載客船隻中的乘客定義與國際公約中的解釋共用,指船隻所載除船員、領港員、遇難人士及1歲以下小童以外的所有人士;同時載客船隻被界定為「任何接載超過12名乘客的船隻」,以配合國際上的用法。而渡輪則指「任何定期來往行走兩處或以上地點接載乘客的船隻」。[3]
此與同時,載客船隻可分為四大類別:
- 固定船隻;
- 舢板(不論是否安裝發動機);
- 小輪;
- 渡輪;
- 街渡
- 普通渡輪
- 動力承托高速船隻(DSC)。
載客渡輪[]
汽車渡輪[]
燃料[]
本地渡輪現時使用柴油,如轉用超低硫柴油,渡輪二氧化硫和懸浮粒子排放量可分別減少99%和10%;再配合適當維修保養,黑煙排放量會更少,有助香港建立綠色城市形象。政府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試驗本地渡輪轉用超低硫柴油的技術可行性,以及對運作成本的影響。
近年,政府透過「新能源運輸基金」(前稱綠色運輸試驗基金)資助了數個渡輪試驗綠色技術項目,包括為三艘現役渡輪安裝「柴油――電力驅動系統」以替代其舊有柴油引擎,以及為一艘現役渡輪加裝「海水簾式廢氣洗滌器」。
電動渡輪[]
為了進一步推動渡輪使用綠色運輸技術,環境保護署於2017年委託顧問研究在本地渡輪航線使用綠色渡輪技術,結果顯示電動渡輪可適用於航程較短和航速較慢的港內線。
現時電動渡輪在全球應用不多,而且建造一艘新電動渡輪涉及龐大投資。為了推動在本地試驗電動渡輪,政府已預留了3億5,000萬元,推行「電動渡輪先導試驗計劃」。政府正籌備在四條港內渡輪航線測試電動渡輪的操作,並全額資助渡輪營辦商建造電動渡輪和相關充電設備的費用,以及在24個月試驗期內操作電動渡輪所涉及的營運、保養和維修開支。
參與試驗計劃的四間渡輪營辦商及其四條港內渡輪航線包括:
由於建造電動渡輪及相關充電設備需時,政府初步預計電動渡輪可於2023年展開測試。[4]
救生衣[]
本地船隻的救生衣分為兩種: 一種是有成人和兒童之分;另一種是成人和兒童皆適用;後者通過海事處審批,兩側腋下有套環,兒童穿着時把手臂穿過套環,可防止鬆脫。根據以往規定,在香港水域內(指明遮蔽水域除外)航行的第 I 類別船隻,包括渡輪,提供的兒童救生衣數目,只須相等於船上總人數 5%。有關規定能否配合船上實際所載兒童人數所需,令人關注。
2012年南丫海難後,政府建議修訂《商船(本地船隻)(安全及檢驗)規例》,加強本地船隻救生衣配備的規定提升大型海上活動安全。運房局發言人解釋,擬議措施包括所有本地船隻均須配備適合的救生衣,數量不少於船隻獲發牌照上標明的最高可運載人數。船上所有兒童須全程穿上救生衣,船長要備存乘客和船員名單作應急用途。
由於每段航程在船上的兒童及成人數目或有不同,成人及兒童救生衣的適用標準不一,船隻須為每段航程配備不同組合的成人及兒童救生衣。海事處於2015年委託香港理工大學附屬顧問公司探討研發一款成人和兒童兩用救生衣的可行性。該救生衣已正式投產,並推出市場。
政府已就立法建議諮詢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本地船隻諮詢委員會及相關業界組織意見,並於2019年10月30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程序[5],新規例已於12月23日生效。
海事處表示,根據《2019年商船(本地船隻)(安全及檢驗)(修訂)規例》,所有本地船隻均須配備適合的救生衣,其數量須不少於船隻獲發牌照上標明的最高可運載人數。所有獲發牌照運載逾12名乘客的本地商用載客船隻,須配備數量不少於該船獲發牌照上標明最高可運載乘客數目2.5%的嬰兒救生衣。[6]
此外,《2019年商船(本地船隻)(一般)(修訂)(第3號)規例》規定,大型海上活動(例如維多利亞港煙花匯演)舉行期間,船上所有兒童須全程穿上救生衣,船長須備存乘客和船員名單作應急用途。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港九小輪有限公司的加價申請,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07年1月
- ↑ 《本地船隻檢討》(香港:香港政府海事處,1989年),第18頁。
- ↑ 《本地船隻檢討》(香港:香港政府海事處,1989年),第17頁。
- ↑ 立法會三題:電動渡輪先導試驗計劃,2021年7月7日
- ↑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482665/%E6%94%BF%E5%BA%9C%E4%BF%AE%E4%BE%8B%E8%A6%8F%E5%AE%9A%E8%88%B9%E9%9A%BB%E6%95%91%E7%94%9F%E8%A1%A3%E6%95%B8%E9%87%8F%E4%B8%8D%E5%BE%97%E5%B0%91%E6%96%BC%E6%9C%80%E9%AB%98%E5%8F%AF%E9%81%8B%E8%BC%89%E4%BA%BA%E6%95%B8
- ↑ 提升海上安全新規例生效,政府新聞網,2019年12月23日
外部連結[]
港內渡輪航線 | |
---|---|
天星小輪 | |
新渡輪 | |
富裕小輪 | |
珊瑚海船務 | |
港外線航線 • 街渡航線 • 跨境航線 |
港外渡輪航線 | |
---|---|
新渡輪 | |
港九小輪 | 中環↔南丫島(榕樹灣)🌙 • 中環↔南丫島(索罟灣) |
珀麗灣客運 | |
愉景灣航運 | |
富裕小輪 | |
翠華船務 | |
全記渡 | |
坪洲街渡 | |
港內線航線 • 街渡航線 • 跨境航線 斜體為特定時段服務/非全日航線;註🌙者為服務涵蓋部分深宵時段之全日航線 |
渡輪碼頭列表 | 香港|
---|---|
香港島 | |
九龍 | |
新界 | |
離島 | |
已拆卸/停用/改變用途 | |
郵輪碼頭列表 • 跨境客輪碼頭列表 • 公眾碼頭列表 • 公眾登岸設施列表 • 汽車渡輪碼頭列表 |
公眾碼頭列表 | 香港|
---|---|
香港島 | |
九龍 | |
新界東 | |
新界西 | |
離島 | |
已拆卸/停用 | |
郵輪碼頭列表 • 跨境客輪碼頭列表 • 渡輪碼頭列表 • 汽車渡輪碼頭列表 • 公眾登岸設施列表 |
香港跨境客輪碼頭列表 | |
---|---|
郵輪碼頭列表 • 渡輪碼頭列表 • 公眾碼頭列表 • 公眾登岸設施列表 • 汽車渡輪碼頭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