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渡輪大典
(编辑图库)
無編輯摘要
標籤原始碼編輯
第3行: 第3行:
 
| name = 尖沙咀天星碼頭
 
| name = 尖沙咀天星碼頭
 
| image =TSTFerry.JPG
 
| image =TSTFerry.JPG
| caption =碼頭外貌
+
| caption =碼頭外貌(2015年6月)
 
| engname =Star Ferry, Tsim Sha Tsui
 
| engname =Star Ferry, Tsim Sha Tsui
 
| formername =
 
| formername =

於 2021年5月8日 (六) 15:07 的修訂

Emblem-important
本條目或段落需要擴充,歡迎協助擴充來改善這個條目或者段落
更多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找到。
歡迎擴充條目完成以後除掉本模板。


尖沙咀天星碼頭 Star Ferry, Tsim Sha Tsui),位於油尖旺區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海運碼頭之間,是天星小輪公司設置於尖沙咀海旁的渡輪碼頭

歷史

發展港外線渡輪碼頭

鑑於中環港外線碼頭有多年歷史,加上該碼頭使用量增加以及設施不足夠應付龐大的人流。油麻地小輪計劃利用尖沙咀天星碼頭其中一翼作為第二個港外線碼頭,並納入五年發展計劃內。[1]

翌年,運輸署開始着手研究在該處設立港外線碼頭,以疏導大量由中環往離島的旅客,並構思在尖沙咀天星碼頭東翼及大角咀碼頭作港外線碼頭之用。油麻地小輪公司副公關經理葉詠霞表示在該處設立港外線碼頭是交通較方便。[2]

航線資料

泊位分佈

  • 設有4個泊位,分佈於碼頭兩翼。
G 地面(中翼) 上層乘船入口、洗手間、商店
下層候船室(西翼) 下層乘船出入口、上層乘船出口
東面、西面泊位:往中環
下層候船室(東翼) 下層乘船出入口、上層乘船出口
東面、西面泊位:往灣仔(上層客滿時使用)
L1 上層候船室(西翼) 東面、西面泊位:往中環
上層候船室(東翼) 東面泊位:往灣仔天星維港遊天星海港遊
西面泊位:往灣仔

接駁交通

相關事件

尖沙咀露天廣場計劃

政府2002年計劃拆卸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重建為露天廣場,與尖沙咀各旅遊景點新舊交融。當局計劃將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搬遷至尖沙咀東漆咸道南與梳士巴利道交界,即2007年落成的尖沙咀東 (麼地道) 公共運輸交匯處,乘客可在該站轉乘新增設的穿梭巴士路線來往尖沙咀碼頭,擬議車費$3.1;配合在梳士巴利道與廣東道交界興建迴轉處及增設巴士站作為補償,同時擴闊前水警總部對開的一段廣東道,改善交通擠塞問題。[3][4]

「尖沙咀露天廣場計劃」(Tsim Sha Tsui Piazza Project)分為三部分,首先興建用作取代尖沙咀碼頭總站的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其次在梳士巴利道西行香港文化中心外興建新迴轉處,以便原有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的路線遷往尖東後,大部分路線仍可繼續服務天星碼頭轉乘渡輪的乘客,最後是露天廣場建造工程[5]。整項計劃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原址保留現有尖沙咀天星碼頭、鐘樓、五支旗桿和「九龍皇帝」曾灶財在碼頭的墨寶。[6]

運輸署曾研究多個不同方案,最終落實將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有關路線遷移至麼地道後,選址香港文化中心外興建一個面積約686平方米的迴轉處,以便專營巴士、的士及旅遊巴士在日後落成的露天廣場附近停站[7]。新迴轉處將設八個巴士站,其中六個供乘客上車、兩個供落車;迴轉處中央設有新的士站,可供16輛的士同時停泊上客,並設落客處供4至5輛的士同時落客,令的士站運作得更有效率。除此以外,文化中心正門對開會設一個全新旅遊車上落客處,可同時容納四輛大型旅遊巴士上落客,方便旅客及旅遊業界。迴轉處工程預計最早於2009年中動工,至2010年中完成。[8]

油尖旺區議會於2008年2月28日表態支持露天廣場計劃[9]九巴5號線更率先於6月22日遷離尖沙咀碼頭,被視為掀起清拆巴士總站之序幕。為了加快推行計劃,旅遊事務署及建築署於2009年5月13日聯合主辦「尖沙咀露天廣場公開設計比賽」,為期五星期,擬把優勝作品用作露天廣場設計藍本[10][11]。當局於六月就興建迴轉處工程刊憲,但諮詢期間收到超過五千份反對意見[12]。政府翌年修改迴轉處設計後,修訂方案於十月刊憲,可是反對意見卻較首輪諮詢多,逾一萬三千份。

過去近百年來與巴士總站一起成長的天星小輪,起初對露天廣場計劃表示支持;到2004年12月,由於九龍南綫最終決定不興建廣東道站,天星遂反對計劃[7],激發更多市民關注此事,向政府強烈表達保育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以保留香港市民集體回憶的訴求。其後,部分交通愛好者及保育人士成立「尖碼之聲」繼續抗爭。[13]

由此可見,尖沙咀碼頭總站搬遷計劃一直備受爭議;旅遊事務署表明,要做到「無反對聲音」才會將計劃推展[14]。基於民間反對聲音持續,工程極可能無了期延遲,政府2011年作出讓步,推出將露天廣場設計融合活化尖沙咀碼頭的改善方案,令整個項目成為一個旅遊新地標;同時擴大擬建迴轉處,成為面積3,700米的公共運輸交匯處,保留全數15條巴士路線繼續使用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至於露天廣場需相應縮減40%面積,擺設已退役火車車廂及丹拿A型古董巴士,展示尖沙咀碼頭以往作為交通樞紐的歷史,讓市民和旅客可緬懷昔日風貌[15][16]

「尖沙咀露天廣場公開設計比賽」的結果於2011年8月25日今日公佈,設計比賽由建築師楊雲傑所帶領的團隊勝出,優勝作品題為「時刻廣場」,以尖沙咀海旁為本港重要公共交通樞紐的背景為主題。然而,整個尖沙咀碼頭及毗鄰地方的發展概念經已大幅改變,但舉行設計比賽時不可能預先估計到這個重大轉變,全數參賽者沒有把尖沙咀碼頭活化作為整體設計主要部分,勝出作品不能被採納作為露天廣場最終設計[17]。政府緊接於九月就改善方案再次諮詢公眾,共收到逾七千份意見書,反對者仍佔大多數。

另一邊廂,工務部門就翻新和擴建尖沙咀碼頭的構思進行初步技術評估時,卻發現碼頭地基不能承受大規模翻新和擴建工程,難以按天星小輪要求大幅擴充樓面面積,以提供更多商鋪、餐廳及公眾享用海濱的額外休憩地方。有見及此,政府曾研究重新使用原來設計方案,惟此方案無法採用擴大迴轉處的新設計以容納現時使用碼頭巴士總站全部15條巴士路線。若要回應區議會有關維持現有巴士服務安排的訴求,擬建廣場面積無可避免要減少達40%,由原來計劃約8,500平方米減至約5,000平方米,廣場將難以作具規模發展。再者位於前水警總部文物酒店已落成啟用,露天廣場計劃可帶來的額外旅遊和經濟效益相對有限。

鑑於項目所遇到的技術問題,以及公眾對維持現有巴士服務安排的強烈訴求,在權衡各項考慮後,政府於2012年8月8日宣佈「擱置尖沙咀露天廣場計劃」。[18][19][20]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油麻地小輪公司計劃提申請 方便九龍乘客設離島綫碼頭〉,《華僑日報》,1987年8月31日。
  2. 〈第二個港外線碼頭 當局擬在九龍開辦 油蔴地小輪船公司渴望設於尖沙咀碼頭〉,《大公報》,1988年2月20日。
  3. 〈尖沙咀巴士總站遷址原地將闢作露天廣場〉,《信報財經新聞》,2002年8月16日。
  4. 尖沙咀碼頭擬變羅馬廣場 巴士總站搬家 建文藝旅遊區〉,《太陽報》,2003年2月26日。
  5. 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2008年6月23日。
  6.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十題: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新聞公報],2011年2月23日。
  7. 7.0 7.1 尖沙咀東部的運輸連接系統〉,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2005年4月25日。
  8. 2008至2011年度油尖旺區議會「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油尖旺區議會第33/2008號文件,2008年2月28日。
  9. 2008至2011年度油尖旺區議會第三次會議記錄〉,油尖旺區議會,2008年2月28日。
  10.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尖沙咀露天廣場公開設計比賽展開〉[新聞公報],2009年5月13日。
  11. 尖沙咀構思新穎露天廣場〉,《東方日報》,2009年7月10日。
  12. 海濱事務委員會,〈「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的未來路向〉。
  13. 陳嘉朗:行動是夢想開始 抗爭四年 保育尖沙咀碼頭〉,《晴報》,2012年8月20日。
  14. 尖沙嘴碼頭總站再諮詢延改建〉,《明報》,2010年10月23日。
  15. 立法會二十題: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2011年6月22日。
  16. 「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的未來路向〉,油尖旺區議會第71/2011號文件,2011年6月。
  17. 尖沙咀露天廣場公開設計比賽,政府新聞公報,2011年8月25日
  18.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尖沙咀露天廣場計劃〉[新聞公報],2012年8月8日。
  19. 尖沙咀碼頭擱置重建〉,《東方日報》,2012年8月9日。
  20.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二十題:關於旅遊發展項目的研究及諮詢〉[新聞公報],2017年10月18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