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渡輪大典

尊重作者心血 尊重知識產權 切勿偷相
香港渡輪大典大部份相片均可轉載,但必須註明原作者身份及相片出處,否則屬侵犯版權。請各位用戶自律,尊重拍攝者的心血。

了解更多

香港渡輪大典

公眾碼頭Public Pier),乃碼頭其中一種,全日24小時免費開放給公眾作上落客和起卸貨物之用,但不可停泊船隻。現時,個別持牌渡輪和大部分街渡服務在公眾碼頭營運。

全港現有超過一百個公眾碼頭而當中大部分由政府負責興建、維修和管理,亦有少部分由當地村民興建供公眾使用,而現時並非由政府維修、保養及管理的碼頭,不但為倚賴船隻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偏遠鄉村居民服務及支援漁民作業,在有需要時亦可方便搜救工作。

設施[]

公眾碼頭的日常管理職務由運輸署負責統籌,並由相關政府部門按其職責範疇執行。[1]

一般公眾碼頭都設有適當防撞設施,例如木樁,以消減船隻在靠泊時撞向碼頭的衝力。[2]

碼頭維修[]

土木工程拓展署負責維修沿海岸線興建的登岸設施,以確保它們結構完整。部分地處偏遠的碼頭已建成數十年,未能滿足現今社會需要,例如:

  • 碼頭過於細小或簡陋,以致乘客上落船隻時險象環生,尤其對長者及小孩構成潛在的安全問題;
  • 水深不足,特別是在潮汐低的時候,較大船隻難以靠泊;
  • 在假日或節日使用量高的時候,有限停泊位置或狹窄通道往往未能應付需求;
  • 碼頭結構老化,有待重建。

雖然使用這些舊碼頭或不會對公眾構成明顯或即時危險,但為了處理這些碼頭老化問題,當局需要採取各項措施,例如加建臨時支架承托碼頭結構,以及增加檢查和維修保養碼頭的次數。

碼頭改善計劃[]

有見於根據工務工程計劃沿用機制,推展公共碼頭改善工程主要取決於碼頭使用量,對位於偏遠地方的碼頭較為不利,發展局於2017年推出「改善碼頭計劃」,旨在改善多個現有公共碼頭結構和設施,或按需要重建現有碼頭,從而加强公眾安全,提升前往一些偏遠景點和文物古蹟的暢達程度,以及滿足倚賴船隻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當地村民基本需要,並支援漁民作業。

發展局已成立「改善碼頭計劃委員會」,以審視各政府部門收到有關改善新界離島公共碼頭的要求 ,並在考慮多項因素後為改善碼頭計劃下的改善項目訂定優次。該委員會由發展局牽頭,成員包括漁農自然護理署、環境局/環境保護署、民政事務總署、土木工程拓展署、旅遊事務署和運輸署。在有需要時,委員會亦會邀請運輸及房屋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海事處代表為委員會提供意見。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關於改善碼頭計劃的背景資料簡介,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2021年3月23日
  2. 立法會第十題: 維多利亞港的海堤設計,1999年5月19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