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渡輪大典
Advertisement


中国客运码头 (China Ferry Terminal),俗称中港客运码头中港城码头中港码头,位于九龙油尖旺区尖沙咀广东道33号中港城一至二楼,乃海事处管理的跨境客运码头,提供往来香港及澳门和珠三角城市的跨境渡轮航线。

历史[ | ]

地政总署于1984年10月26日以现金标投方式,出售尖沙咀广东道一幅土地,以供兴建一个集中港客轮码头与商业住宅于一身的综合发展项目。这幅贵重土地占地2.44公顷,座落九龙内地段第10743号,投得土地的发展商需要为政府建造一个来往香港及中国的客运服务码头,亦可以包括一间酒店。[1]

耗资2.265亿元的香港第二个跨境渡轮码头——中国客运码头[2],于1988年11月8日启用[3],提供往来香港与广东省多个城市的跨境客轮服务。因应市民需求,海事处于1989年4月1日增设来往澳门航线,以达到约25%前往澳门旅客使用中国客运码头之目标,配合政府融汇港澳客轮码头和中国客运码头的国际客运渡轮服务之政策。[4]

为了缩短深水埗港澳码头服务时间,同年9月1日起,港澳飞航船油麻地小轮15:10后往来九龙及澳门之班次,起讫点迁往中国客运码头[5]。深水埗港澳码头于11月1日起正式关闭,原有该码头提供的港澳轮船服务,由同日起转到中国客运码头。[6]

码头迁移和重建[ | ]

时任海事处处长苗学礼于1993年3月18日立法局会议上书面答复议员质询时,称政府在5年前设计中港码头时只预计每年可应付500万名旅客,惟至1992年已经应付1,500万名旅客,并超出原先的设计;苗氏续指此举是可能较多青年人取道水路前住珠江三角洲和中港之间的往来节节上升所致。苗氏又称,故此政府拟重新设计一个新码头,或者待西九龙填海工程完成后考虑迁往另一处泊岸点。

此外,苗氏更反驳谭耀宗的批评,指负责设计中港码头的人员欠缺验经;更称该等亦设计港澳码头,故具备足够之验经。[7]

香港小轮集团总经理何志盛于1994年3月10日表示,当时超过96%的中港旅运是经中港城进行,惟由于初时之设计没有预计高速节节上升的客运需求,以致泊位及人民入境事务处的柜台严重不足,使乘客之轮候时间往往超出标准入境时间的半小时以上;何氏强调中港城在繁忙时间出现挤塞之问题于假日为甚,然而受制于泊位不足,故油麻地小轮在技术上不能加班疏导,而扩展新航线之计划亦受到码头设计的局限,从而影响在中港客运服务的长远发展。

因此应付乘客数目之增长率以提高流量,油麻地小轮逐要求海事处研究兴建新中港码头,并完成相关报告;而规划署当时正考虑事宜。此外,九仓集团建议把海运码头与中港城之间的海口填平,然后把中港城西移码头。惟何志盛称预计成本昂贵兴建新码头,故短期内难以实行;而为暂时纾缓情况,当局已拨出过千元,用作扩充泊位、人民入境事务处柜台以及增加海关人手,以配合乘客增长。[8]

码头延长运作时间[ | ]

2002年,一间渡轮服务营办商要求政府延长中国客运码头服务时间;经审慎考虑后,政府在2005年2月推行了试验计划,逢星期六、日和公众假期服务时间,由晚上十时延长至翌日凌晨二时。

经过多年试验,2008年10月27日起,中国客运码头每天服务时间正式延长两小时至午夜,进一步便利乘客。[9]

因应新冠肺炎情况,中国客运码头曾由2020年1月30日至2023年1月7日暂停服务。[10]

航线资料[ | ]

泊位分布[ | ]

中国客运码头设有两个普通渡轮泊位,以及11个高速船泊位。

图集[ | ]

相关条目[ | ]

注释及参考资料[]

  1. 尖沙咀贵重土地以现金标投 建中港客轮码头暨商住发展,政府新闻公报,1984年10月26日。
  2. 新的中国客运码头九月投入服务,政府新闻公报,1988年6月24日。
  3. 中国客运码头实施出入境简化计划,政府新闻公报,1988年11月6日。
  4. 香港政府,〈中国客运码头增辟往澳门航线〉[新闻公报],1989年3月28日。
  5. 香港政府,〈深水埗港澳码头服务时间缩短〉[新闻公报],1989年9月10日。
  6. 香港政府,〈深水埗港澳码头下月起关闭〉[新闻公报],1989年10月30日。
  7. 〈旅客数已远超设计两倍 中港码头拟迁址重建〉,《华侨日报》,1993年3月19日。
  8. 〈解决中港城码头挤迫问题 拟兴建新中港码头 规划署正研究选址〉,《华侨日报》,1994年3月10日。
  9. 立法会六题:跨境客运渡轮服务,2009年2月4日
  10.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001/28/P2020012800804.htm

外部连结[ | ]

Disambig
为方便查询,以下的重定向页均会指向本页:

中港码头中港城码头
Advertisement